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

眼淚

今天教會負責兒童主日學,那位姊妹離世後大家的注意力都比較放在她的四歲大的囡囡.這些時候最好當她們是大人地看待,告訴她媽媽已經返天家了.

小朋友太小了,她是不會有很大的感覺,反而教會的弟兄姊妹比平日靜了很多,表明上她都是和平日一樣,但仔細地看如果沒有人逗她玩,都是有點靜.

幾個姊妹前幾天好對好她好好地說,告訴她如果想哭出來的話可以哭出來.她也沒有太大的反應,問她為甚麼,她說:你們大人都沒有哭,老師話哭的女仔不漂亮.

四歲大的有甚麼傷心不傷心,說不哭是因為不漂亮卻是中國人的悲哀.這些「中國傳統」不哭是「堅強的表現」,四川地震後出了本書叫「我們都沒有哭」, 都是這些中國無謂反人性的「尊嚴」.和「不能有眼淚」同樣無謂的理論包括「唔好比人睇死」等...

小時候比阿媽打,一打同時就叫唔好喊 ,心想:「唔喊d眼淚有甚麼用?眼淚就是比你打時候用的嘛.阿媽你有病就要睇醫生.」總括來說中國人的問題都是面子的問題,對「難看」的樣子十分反感,這樣的人生其實才是最可憐.

主日學完後她都會跑到不同的大人中玩耍,今天拋了幾下就靜靜地抱著她,其他人同她講:「嘩!你咁快咁高gei?」看著她的笑容和平日沒有分別.午飯的時候大家都發現她抱著爸爸不動了.

想想自己都沒有掉過幾次眼淚,可能沒有太大的風浪,也沒有甚麼大事到要哭的地步,有時甚至感到自己有點冷血.眼淚真的很難掉的嗎?是真的很難掉的.有人說最難過的時候是沒有眼淚的,例如結婚幾十年感情十分好的夫婦其中一個離開了,另外一個通常十分冷靜地坐在一旁,表面沒有甚麼分別,裡面其實痛到不得了呢.

我是她的agent,願上帝祝福她的成長

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

甜酸苦辣

近來開始打算請人,找的不用對數字敏感,不用說話技巧高超,不用IQ200,但絕對要有些人生經驗,個人有味道.

推銷保險到最後都是了解,我不能很有說服力地叫一個父親為自己的女兒買一些保障,不是因為我不夠聰明,也不是因為公司的產品保障不夠好,回報不夠高,而是我沒有孩子之前不能理解做父親的感受,跟他溝通不足,沒有感覺.

沒有人喜歡和淡而無味的人打交道,而喜歡和有味道的人交往.有味道就是有經歷,平淡是因為沒有經歷,過的是行屍走肉的人生.

人生好像吃東西有甜酸苦辣.

甜:是初戀,是浪漫,是幻得幻失,是剎那感動..
酸:是被拒絕,是妒忌 ,是永遠都得不到,是羞恥..
苦:是失敗,是背叛,是孤獨 ,是失落,是黑暗,是絕望,是踐踏..
辣:是刺激,是激情,是衝突,是憤慨,是侮辱,是火花..  

小孩子追求甜的東西,對他們來說甜的東西最吸引,酸苦辣受不了.

慢慢到血氣方剛的青年,對世界不滿,講夢想,要刺激,追求辣的東西,甜不能沒有,但太多好像太幼稚,所以凍檸茶凍奶茶要少甜.而苦是沒必要,不會容許也不會覺得自己會失敗,酸避得就避.

之後有點經歷,碰壁碰得多,知道天下自己不是最大,是會拒絕,有些理想是永遠都得不到,要接受,酸是無可避免的,人情不是一定暖的,做人有時是要低聲下氣的.

就發現人生最後的味道一定是苦的,所有的哲學宗教都指向一個結論:人生是苦的.

結果就出現兩種人,一種是逃避現實的人,大苦不如小苦,平平淡淡地過了這一生就好了.

另一種開始接受苦,學懂欣賞苦,咖啡是苦的,啤酒是苦的,中藥是苦的,廿四味是苦的,有味道的東西是苦的,最有益的東西都是苦的,苦是叫人成長,看到益處就看到苦的意義,不去逃避它.

最後還有一種味道,叫「甘」,不是人人都有資格有緣份理解的,甜酸苦辣都是平面的東西,
是官能的感覺,是沒有深度的, 「甘」是唯一一種有深度的味道.

所以中文有話:「苦盡甘來」,如何知道「甘」是甚麼?當你苦到盡頭就知道,小孩子沒有可能知道,小時候一嚐廿四味就喊苦,大人話:不是苦,是甘!

心想:苦就是苦,說甚麼「甘」來欺騙細路,我都算聰明人.

小孩子沒辦法理解「甘」是因為未苦盡就受不了,一小口廿四味就兩大口糖水,未苦盡甘是不會來的.

甘是由苦到甜的剎那,所以甘有時是:甘甜,這種甜不是小孩子喜歡的那種甜,這種甜人願意用極苦去換取,之前愈苦之後的甘甜就愈寶貴.

甚麼是甘?先苦後甜是甘,失而復得是甘,反敗為勝是甘,先跌後升是甘,從卑微到高位是甘.

甘是要做血汗努力去換取的.

當來看到甚麼人過了中年還是追求甜甜蜜蜜的感覺,不要覺得他們幸運,上帝知道他們受不了,就一世叫他們做小孩子.

p.s. 還有一種味道叫鹹,都是很受歡迎的

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

相信

教會姊妹的家人同意捐出器官,晚上會做手術.上個星期日仲見到她帶個女返教會,七天內就完完全全消失了,感覺好像心裡面少了些東西.

私人的東西不多說了,前幾天和個同期同事比經理「的」左入房「說教」,告訴我們做保險要有同情心,想下d人有病醫晒d錢,家庭支柱死左家人點生活,有dHeart...

說實自己現在的同情心就真的很少,有時講一次唔理,二次唔理,相熟的提多幾次同你笑笑口就算,條命生係人到,愛心就得小小,邊個話冇需要就很期望看到他生cancer時沒錢打針的樣子,再sendcard 到醫院寫住:一早同你講左.

很多agent心裡面就是這樣子,這行被人拒絕到一個地步已經有點麻目,自己性格不太在乎別人所以沒有太大感覺,厭惡的不是這個行業也不是被人拒絕,而是人不願意面對現實的樣子.

一開始成日聽到人話不信保險,以為別人的「不相信」是話保險公司不賠錢,死左冇錢賠,有病又唔比錢,於是成日講公司的財政健康.

個日個經理又話好多人唔信保險,終於忍唔住問:「你所指d人唔信保險是甚麼意思?唔信公司會賠錢?」

經理回答:「不是,d人是不信自己會死...」

啊~ 突然恍然大悟,之前完完全全想錯晒.事業一下子好像失去了方向.

核心價值

昨天星期日下午返回小學母校的聚舊活動,見下老師舊同學,感覺是學校小了一點,校長少了以前的威嚴,當然是因為自己體形大了,成熟了而主觀感覺和六七歲的時候不同了.他們會送給來賓一枝「校友原子筆」,在聽見證的時候自己不停玩弄手上的原子筆,上面寫著小學校訓:信望愛.

對不起這不是對講者的不尊重,但靈光一閃的東西不是我能控制的.突然看到人生一段很奇怪的東西,如果自己的一生像電影一樣,每天都在看,看了不知多少千百萬次,為甚麼以前沒有發現?

每個組織,大至國家,企業,宗教,大中小學校,家庭都有一些核心價值,不管在這些組織內生活的人如何漠視,相信甚至侮辱這些核心價值,我們都不知不覺受到它們的影響,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部份.

為甚麼我在嚴謹的基督教家庭出生,而不是較受歡迎的天主教?

為甚麼小學入讀當時只有四年校齡的循理小學,而不是校齡較大的循道衛理小學?

為甚麼命運安排自己在一般的宣道會鄭榮之中學,而不是名氣比較大的浸信會呂明才中學?

為甚麼會考出國去了形象保守的英國,而不是形象開放的美國?

為甚麼大學選擇了簡單的Bath,而不是大城市倫敦?

為甚麼畢業後去了辛苦的中國,而沒有留下在舒適的英國發展?

為甚麼回港後加入了感覺沉悶的保險公司,而沒有加入了感覺進取的投資銀行?

為甚麼是保守的宏利,而不是相對強大的AIA

為甚麼認識了這班朋友而沒有認識那班人?

甚至為甚麼選擇平凡,而沒有選擇受人歡迎的女人做女朋友?

我相信人命運是注定的,當時看著手上的大概只有3元的「校友原子筆」就明白了.

1.基督教的核心價值是以聖潔的神為中心,天主教是以墮落的人為中心.

2.循理小學的核心價值是「信望愛」,而循道衛理小學是「本基督精神,發展全人教育;
藉宣講福音,培育豐盛生命。」

3.鄭榮之的核心價值是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,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。」,而呂明才的宗旨是「為年青人提供基督化全人教育,讓莘莘學子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、靈六育上得以均衡發展。」

4.英國是約束人,美國是任憑人.

5.Bath重視studyLondon重視society

6.已發展的英國工作重視福利,發展中的中國工作重視奮鬥.

7.保險公司重視保障,投資銀行重視攻擊.

8.宏利重視人性,AIA重視效率.AIA的核心價值是成為第一,宏利的是以客為上.

明白了,我一生得到盡都是表面上次好,實際上是最好的

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

死蔭的幽谷

教會有位姊妹已經在天堂的半路,血小板太低腦出血不能止血,醫生已經束手無策,家人願意捐贈她的器官所以現在仍然用機械維持生命.當然未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道.

昨天跟個導演畢業的舊同學去了演藝學院的2009畢業作品放影禮.其中一套作品開頭用了馬克·吐溫(Mark Twain)的一句:真實比虛構更不可思議,因為虛構的不得不合情合理,而現實卻不然.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, but it is because Fiction is obliged to stick to possibilities; Truth isn't.

自己在教會不是和她最熟稔,也知道最後大家都是在天家見面,還有在保險內不同時候都會聽見這個客那個客的家人claim人壽,這個agent一百幾十個客,那個經理一千幾百個,總有些人不同時間去世,做了基督徒感覺是平安,未做的應該叫麻目.

這個世界不管你是藉藉無名的小人物,還是叱吒風雲的大人物,面對人必經的死蔭幽谷,為你傷心的只會有最近的幾個人,其他最多都是在facebook留個R.I.P.comment.再大影響力也會隨風而去,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沒有了甚麼人而停止轉動,明天又是新的一天.

人要不是為上帝好好活著,就要為自己的人生打點一下.

甚麼人是心愛的?好好去愛.

甚麼事是未做的?好好去做.

甚麼使命未完成的?好好去完成.

哀慟的人有福了.因為他們必得安慰。 -太 5: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