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傷害

這個星期有幾個training,主要是請一些很有經驗跟成功的agent來分享,其中看到不同agent有不同的反應,不來的代表他已經很滿於現狀,有一些是妒火中燒,有一些是很欣賞的樣子,又會問很多問題,但其實他只是很有興趣,但他們是沒有打算行動的,而我隨了聽之外是找出那些有心學習向上的同事.

欣賞和妒忌的分別是欣賞是會令人有進步的力量,但妒忌的人不單自己不想前進不想快樂,當看見別人成功和快樂的時候會有一種想搶奪破壞的衝動.人是改變不了的,不好試圖去改變別人的想法,找出那些你欣賞和欣賞你的人,多和他們一起.

之後請了一位經理來講授 一些潛能的課程.大部份人對保險業的感覺還是停留在《警訊》內那些傳銷詐騙案的案片重演,案件的事主被騙上那些課程要大叫「我要成功!我要發達!我要買車買樓!」 現實在有心為自己事業打好基礎的人,了解保險為商業社會的最底層,誠信是主要的要求,之後就是人際關係,發達不發達,成功不成功就是方法及際遇加一點運氣.

選擇了一個好的區域,得到的待遇是不一樣,這行跟利益是直接的,人多而雜,今年香港已登記agent的人數到達3萬,以700萬的人口計算達0.42%,差不多平均你見200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是agent,好像matrixagent smith一樣容易.但當你停留一會子,就會發現真正有output的大概只有20%6000人〕左右,成功的只有6%左右〔1800人〕.這有心向上的2成人分享了8成保單的佣金,這還未計銀行加投資銀行分的一杯匙.

這位經理教的東西對在場的同事是意想不到,在我眼中認為這個方向一早就應該鼓勵.他大概的意思是說當和人說話的時候,你形容的東西直接影響聽的人,這是叫作圖象化〔visualization〕.在推銷的角度是十分重要,特別是保險這種人性化但抽象的產品,你如何用說話在別人的腦中畫出一將漂亮的圖畫.

他先問我們有沒有發夢,然後叫我們說出一個深刻的夢境或事件.我說了一個夢,另一位同事說了童年的傷心事.人心中的深刻的事不外是傷害的事.和人接觸多了,發現人的外表,說的話和他們的內心是兩會事.

表面上積極快樂的人內心可以是充滿傷痕,社會認同的成功人士內心可以是自卑的,口中說出的話和內心是兩會事.而這些傷痕很多都是童年形成的,影響一世拿不走.

我也算是個坦白的人,說我在一個極度嚴格的家庭長大,只有機械性的服從,沒有一次隨心做事,沒有覺得選擇的權利,好像只有一條路走,權威性的家庭就是只有警告,只關心對錯黑白,老豆不停強調不應該做甚麼,否則....沒有鼓勵,他輕看〔甚至鄙視〕科學文學藝術等他稱之為世界的東西,對成就利益努力看得一文不值,也許他心裡不是這樣想,但為了一個比較神聖的感覺,表現得自大,要人必須跟隨他的一套,而在這種家庭只有痛苦,其實做人已經是痛苦.很小就有那種「何必有我」,被迫看很多聖經,沉悶到要命,其實洗腦的鼻祖是宗教不是保險,我不知道那個基督徒發明以為迫一個人日日聽耶穌他接受基督教的chance就大一點,結果這套入帶了保險公司,以為日日打電話比人解釋你要買保險買保險買保險買保險chance又大一點.

老豆在我兩歲放十歲才能懂的東西,在我十歲放廿歲才能懂的東西,在我廿歲就放六十歲才會想的東西 ,他基本上是要求比他小三十年的兒子明白他的想法,是沒有可能的,但他每天都這樣做,這種環境長大令我的分析能極強,但一出世就沒有情感,就是父母死掉也不會太傷心的那種.

最聽得入耳是傳道書那句「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、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.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、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、比這兩等人更強。 」全世界最有智慧的王告訴你,未出世是最好的,我真的十分認同.佛教看破人生是苦,天主教以為人有行善的能力,不來得猶太教告訴人未存在對世界甚麼都不知道更好.而自己一直在機械式地生活,看見別人好像自由自在地生活,其實沒有甚麼人真正快樂過.誰知好戲在頭.

經理:保險是講心.

我說:我沒有心的,只有腦.

 經理:你為甚麼插自己一刀?

我說:插自己一刀?

經理:你這樣說不是插自己一刀?我沒有心的.

我想想,又是的,自己的理智已經開發到極限,還是很害怕開發情感部份.

他告訴了我們說話的力量,人的最大傷害是自己對自己的傷害,你看見好多香港人說:「我是賤人,人是犯賤的,我是不好的,我是最差的.」他們好像覺得很有興,但不明白這樣的說話的影響力是十分大,人是喜歡互插傷害人而得到快感,但來不及自己這種自插自己傷害自己來得愚蠢 .這是我上過最好的課,盡管這位經理實在是教我們如何做生意,而不是心理治療.

最後我說:我是不是應該打開一下情感部份?

經理:你說話開始似返個人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